少年宫是大部分县城、农村“80后”“90后”的遗憾,当年小学数学题里求出答案,小明从家走到少年宫只需要8分钟,而很多人直至大学,去到大城市,才见识到少年宫,“18年才走到少年宫”这一话题引发千万网友热议。
“去少年宫剪纸!”5月31日,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中召小学三年级学生王伊诺和杨梓铭从教室飞奔出来,红领巾被跑起来的风甩到脖子后面,不到一分钟就跑到了剪纸教室。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今天又是周五,一节心仪的剪纸课让孩子们“安生”坐着。该校少年宫老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杨庆锋宠爱地说:“传统节日端午节快到了,除了划龙舟、包粽子外,还有剪蛇、蝎等‘五毒’的传统,我们一起‘驱五毒’好不好?”四周瞬间响起稚嫩又洪亮的声音:“好!”
杨庆锋熟练示范剪法后,台下孩子们埋头开剪,有些一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能用剪刀,就用手慢慢撕。墙上陈列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12岁学生唐睿璐的《跳皮筋》作为河南唯一入选“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的作品,将于6月份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展出。
“美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中召小学校长张艳琴告诉记者:“我们在校内校外广泛选聘少年宫专兼职辅导员10余名,设置体育、书法、绘画、舞蹈、剪纸、微机等多项课程。”
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同样教育、度过美好时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期盼的必然要求。
课本上的少年宫终于来到“村娃”身边。自2011年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覆盖面越来越广。新乡市共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省级资金扶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138个。
乡村少年宫毕竟与城市少年宫有差距,而且新乡市仍有部分具备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条件(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上)还未建设的农村寄宿学校。
“情暖童心”便是跨越鸿沟的翅膀。前不久,新乡市教育局直属机构——新乡市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获得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授予的“流动少年宫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该中心副主任杨锐华介绍,“流动少年宫”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艺术、科技、文化“青少年套餐”优先送到没有少年宫的乡村学校,同时邀请孩子们到该中心、平原博物馆等场所参加活动。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公益性活动,应该实现良性发展,长期守护“村娃”童年,新乡市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科科长王未来表示,在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还要充分结合新乡本地文化和学校特色,进一步加强少年宫课程和活动开发,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农村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
现在,“村娃”走到“少年宫”要不了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