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情简介
卫滨区位于新乡市区西南部,因坐落于新乡市的母亲河——卫河之滨而得名。全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是新乡市的商业、交通、文化、医疗中心,是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区、河南省法治建设先进区、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区、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示范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区位优势凸显,京广铁路新乡火车站、新乡市客运总站、公交总站皆在我区。从卫滨区乘车5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试验区,乘高铁2个半小时可达北京,5个多小时可达珠三角地区。以新乡为中心,600公里半径覆盖5亿人口。
历史文化悠久,全区有1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2处,分别是定觉寺尊胜陀罗尼经幢、河朔图书馆。尊胜陀罗尼经幢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处唐代经幢之一,河朔图书馆更是鉴证了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国共会谈的历史进程。
教育医疗集中,世界乒乓球冠军刘国梁的母校——人民路小学,市重点学校二十二中、育才小学、育才幼儿园、姜庄街小学等全市名优学校均在我区。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等3甲医院和新华医院、口腔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座落于此。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云集,既成为城市功能的有力支撑,又成为聚集消费群体、旺盛城市人气的强力磁场。
商贸服务繁荣,辖区拥有平原商场、百货大楼等老字号企业11家,胖东来生活广场、新投汇金城等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40余家;“新乡金街”全长1088米,集聚全国黄金珠宝品牌30余家;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被评省级示范步行街。
二、主导产业情况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
卫滨区高端装备专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是全省首批6家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之一,2025年成功获批为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规划面积7.24平方公里。目前,拥有省市级研发平台26家,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92.1%,居全市第1位。
一是隧道设备产业园。占地192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包括12栋标准化厂房、3栋办公楼等配套基础设施。主要依托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新乡机械制造公司,逐步形成以盾构机和硬岩顶管机、智能装备等生产制造、配套设备与维修养护为主线的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隧道装备及后配套产业基地和隧道智慧成套化施工装备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智能装备产业园。占地17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包括9栋工业厂房及1栋办公楼。依托勤工机器人公司,吸引工业机器人上下游生产企业,引进国际先进工业机器人生产线,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机器人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三是专精特新孵化园。占地239亩,总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化厂房15栋,办公和研发楼2栋,配套建设会展中心、职工餐厅、宿舍等,总投资25亿元。项目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光电信息等为重点,打造涵盖生产制造、成果转化、企业总部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聚集区,形成新乡智能制造领域新的增长极。
四是铜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新乡金龙精密铜管制造有限公司、凯美龙精密铜板带(河南)有限公司、龙翔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等重点铜材料深加工及配套企业6家,其中,拥有国家“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市级研发平台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及重点培育企业2家,为开启铜材料深加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创新动力。
(二)现代服务业
卫滨区秉持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和胖东来生活广场的流量优势,按照商业提质和业态增效、活动引领和实体入驻、品牌塑造和产业集聚、街区带动和区域联动“四个结合”的思路,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特色餐饮消费集聚区,塑造城市文旅新名片。
一是新经济产业园。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上12层,地下1层。项目盘活闲置楼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招引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技术转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入驻,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二是数字经济产业园。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共12层。项目涵盖城市会客厅、企业孵化中心、人才公寓、产学合作中心等,主要招引软件开发、新媒体运营、创意设计、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企业。